首页 > 家长学校 > 正文

教育孩子对高消费说“不”
2018-01-02 16:15:25   来源:   点击:

教育孩子对高消费说“不”

 

教学内容:

三年级第四课——教育孩子对高消费说“不”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懂得高消费对孩子的危害。

2、教育学生对高消费说“不”,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个半小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家长在“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指导下,给孩子零花钱是相当慷慨的,哪怕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支付孩子的零花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然而,家长们省吃俭用满足孩子的高消费要求换来的是什么结果呢?家长适当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满足孩子的日常消费需求是必要的,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纵容孩子,一味满足他们的高消费要求,会带来多么大的负面影响。

二、新授:

(一)令人担忧的孩子高消费现状

1.节俭的时代过去了多媒体出示:

10月11日记者在广州某商业广场一专卖店见一位女孩拖着父母走进店来,这女孩二话没说就上前挑选运动衣,当母亲说她穿的运动衣几乎还是新的时候,她却说,再穿就会落伍。旁边的父亲一边认同一边掏卡付款。记者问他如何看鼓励子女高消费问题,女孩的父亲笑着说,现在流行的就是要先学会花钱,才去学挣钱,讲节俭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对于现在这种支持和鼓励子女高消费的现象,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是极不正常的,更多的教师对此更表示担忧,据他们反映,由于家长鼓励子女高消费,因此造成了不少学生吃苦耐劳性极差,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2.儿子的消费单多媒体出示:

王某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每月的开销都在三四百元左右。在王某的追问下,儿子列出了一张消费清单;上网打游戏,100元;电话费,36元;零食和请小朋友吃东西,150元;买玩具,85元;课外书,10元;其它的不记得。王某十分无奈的说:“我真是拿他没办法。不给,看他又哭又闹的,心里不好受;给他,他又乱花钱。”据了解,学生高消费并非个别例子。一些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好奇心,不顾家庭经济状况,一味地追求高消费。一个书包二百多元,一双名牌运动鞋五六百元,生日聚会就花数千元。在市运输公司上班的李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3.零食当饱,饮料充饥。

多媒体出示:有些孩子书包里口袋里都备有零食、饮料,有吃有喝,随时享用。放学后,先光顾小店小摊尝尝新鲜。回家吃饭没了胃口,家长不明内情,反而为孩子“不思饮食”焦急万分,千方百计“骗食”、“哄食”。饮食生物钟混乱,营养不全不良,孩子哪里还能健康成长。于是,有的孩子长得像“豆芽菜”,有的孩子成了“小胖墩儿”,有的孩子身体虚弱,集会十分钟就会莫名其妙地晕倒。

4.人情消费,学着大人。

多媒体出示:同学生日,孩子学着大人样,送生日礼物。过生日的孩子为答谢同学,下餐馆,摆生日宴席,款待“亲朋好友”。电台点歌说“知心话”,逢年遇节互送高档新年贺卡,交换圣诞新潮礼品……很多孩子人情消费每学期都在500元左右,少数孩子高达上千元。而他们在为希望工程、洪涝灾害捐款时往往比较小气,为了保证自己高消费不降级,他们大多不肯献出多少零花钱。

5.服装消费,名牌看齐。

中小学生崇尚名牌、追求流行的趋势越来越严重。有的孩子从头到脚全是名牌,俨然一个名牌服饰模特。有的女孩迷恋“精品屋”,流连“时装廊”,为追求名牌不惜一掷千金。

(二)孩子高消费的原因

孩子乱花钱,主要是孩子缺乏必要的理财教育和正确的金钱观。另外,社会的消费风气对学生的消费行为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挥霍成风的社会,很可能会助长学生的挥霍行为。当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经济要求,追求高消费,除了社会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心理产生负面冲击外,主要还是父母对孩子一味迁就,盲目满足孩子要求造成的。所以,孩子高消费问题责任在父母。孩子高消费问题严重,令人担忧,因此对孩子进行正确消费教育势在必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来纨绔少伟男”这些古语俗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高消费只会害孩子,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家长朋友们务必警醒:要对孩子的高消费说“不”,不给或少给孩子零花钱,不要用金钱来奖励孩子,更不要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一律以物质和金钱来满足。

)伟人的节俭故事:

事例一一只破袜子:一个星期天,雷锋叔叔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叔叔正在晾衣服时,发现自己的旧袜子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这么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得难受?"雷锋叔叔说:"只要不耽误我的工作就可以啦!"王大力又说:"那你不觉得难看吗?""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叔叔的节约精神。他每个月只有6元钱奖金,他却把钱存在银行,一年一年过去了,雷锋把省下来的钱全都捐给灾区人民,可是他自己却舍不得买新袜子。雷锋是多么节约啊!

事例二钢纸箱中的秘密:1963年12月14日,周恩来出访埃及,下榻在开罗国宾馆。晚上9点多钟,一辆黑色轿车从宾馆驶了出来。聚集在门外的外国记者见是周恩来的专车,当即驾车追踪而去。周恩来的专车开到了中国驻埃及大使馆,车门开了,从车内出来的是一位中等个头的男子。他下车时,手里拎着一只钢纸箱。认得那人的记者说,他是周恩来的卫士长成元功。但那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却没有人知道。记者们带着疑问,又驱车赶回国宾馆,等待周恩来专车回来。成元功回来了,记者们也看清了,他手里拎的还是这只钢纸箱,还牢牢地上了锁。钢纸箱里到底装的是什么?有人说,里面可能装有核按钮;有人说,里面装的是保密通讯工具;还有人说,箱子里装的是中国的核心机密材料!这只钢纸箱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周恩来十分讲究仪容风度,他所穿的外套,件件都有棱有角、整洁干净,但是他的衬衣、衬裤都是穿破了再补、补过了再穿的,十分破旧。他出国访问期间,不便将这么破旧的衬衣拿出去给国宾馆洗衣房洗,而只能拿到我国大使馆,请人用手洗。送衣服的时候,成元功还要再三嘱咐:要轻轻地洗,否则用力过猛,衣服就碎了。一次,有一位大使夫人实在看不下去,买来涤棉布,按周恩来衬衣的尺寸,给他做了两套衬衣。成元功忐忑不安地将这两套新衬衣拿到周恩来的面前,向他说明了新衣服的来历。周恩来浓眉紧锁,坚决让成元功将新衬衣退了回去。周恩来出国访问,他的一言一行、一帽一鞋都在新闻媒体的“捕捉追踪”之中,如果稍有不慎,破衬衣被哪位记者发现了,也会给一些对我国不友好的国家制造口实:看,连他们的总理也穿这样破的衣服。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当然知道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于是,1954年从日内瓦买的这只钢纸箱就派上了用场。每天晚上,周恩来换下衬衣后,就由成元功把衣服装进箱子,送到大使馆,再把头一天洗好的衬衣装进箱子,加上锁带回国宾馆。这只箱子里装的不是什么国家高级机密,更不是什么核按钮,而是周恩来的旧衬衣。这就是当年外国记者一直解不开的钢纸箱中的秘密。

(四)节俭的孩子品行好

孩子的高消费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思考,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应该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当务之急

事例一:刘某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父母给他算了一笔消费账,其中包括学杂费、校服费、买衣服文具等开销,把他一年能花的钱按预算存到银行,给他单独开户,实行消费包干,需要钱时由父母代取,既培养了他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又培养了他理财的能力。

事例二:王某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父母教育他在学校不能和同学比吃比穿,而要比勤奋好学、比思想品德,平常很少给他买新衣服,亲友们送的旧衣服他也不嫌弃,他一直是班上的学习尖子,还被评为“十佳少年”。

事例三:郭某的爷爷奶奶在乡下,每年学校放寒暑假后,父母都让他回到乡下,既帮爷爷奶奶干农活,又让他了解农村的生活情况,看看农民是怎样挣钱和花钱的,对他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五)讲究艺术,培养孩子正确消费品质

纠正孩子高消费乱花钱的坏习惯,向高消费说“不”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家长要以身作则,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必须有良好的花钱习惯,如父母花钱大手大脚,很大程度上,孩子也会大手大脚。

2、父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财富观教育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创造财富光荣、浪费财富可耻的观念。告诉他们,先积累后消费才是成功者的途径。

3、转移孩子的兴趣点,用合理要求替代不合理要求用好零用钱,让孩子学会理财中国的父母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满足孩子的要求,父母如果不懂得把握“度”,极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滋长虚荣心。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家长不妨“狠心”一点。

1)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有计划。按孩子的年龄大小,支配能力高低来确定是一天给一次,还是一周给一次,每次给多少。

2)家长规定零花钱使用范围。

3)家长要孩子学会理财。引导孩子该用的地方大大方方的用,不该用的就不要多用。鼓励孩子把钱赞起来,留着困难时用或者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4)要培养孩子养成节约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习惯。

总结。

天下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把孩子培养成新世纪需要的人才,父母责任重大。“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每个为人父母者,应当从唐初政治家魏徵的这一名言中获取启迪,用科学的方法培养教育孩子,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Copyright(c) 2015 泰兴市新市小学 主办
地址: 联系电话: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技术支持:泰兴市星火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