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研 > 正文

新市小学学生数学素养实施计划
2010-12-23 10:43:00   来源:   点击:

一、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下,特别是在原有的教材体系和教学环境下,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关注学生单纯的解题能力(主要是指会解各种题型的能力)的提高,片面地强调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该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取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关注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培养所经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更多地关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策略、方法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成功体验感和自信心。

二、培养目标

以新课标的总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维度为总体目标,以学段目标为具体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其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生成数学意识、产生数学情感等。分述如下:

目标(一)

1、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对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认识和理解,探索、形成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理念。

2、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生动具体的,与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体系。

3、探索、形成一系列有鲜明特色的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操作方式。

4、探索、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学习的评价体系。

 

目标(二)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思考

4、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5、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6、发展统计观念,具有初步的概率思想。

7、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8、针对现实生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9、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10、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进行数学交流。

11、对自己的数学实践,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12、懂得数学的价值,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13、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和人类社会。

14、建立自信、有坚强的意志。

15、勇于探索,热于创新。

16、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具体实施要求

(一)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思维品质是以数学概念为基础,通过数学命题和数学推理的形式揭示数学对象的结构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数学思维的品质是衡量数学思维质量高低的指标,是数学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思维品质。

1、提倡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独创性。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独创性思维品质也得以培养和发展。

2、强化技能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强化技能训练一定要在学生切实理解运算法则、定律、性质等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平时坚持适量的口算和应用题练习,通过视算、听算、口答、速算比赛等,采用“定时间比做题数量”、“定做题数量比完成时间”的训练方式,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

3、沟通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特殊性,善于洞察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善于挖掘隐含的条件和发现新的有价值的因素,能迅速确定解题策略和组合成各种有效的解题方法。

4、开拓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和提倡一题多解,可以设计开放性的练习,能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提高他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估算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感。《国标》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应建立一定的数感。估算是估计数值的意识,它在日常生活与数学活动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鼓励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质疑与反思等,拥有良好的数感。

1、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采取不同的估算方式。对估算的结果和采用的方式,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进行合作交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教师要抓住契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

2、在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并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猜测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在质疑反思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数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反思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真正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质疑、判断、反思,学生通过质疑、反思很自然地就能判断出结果正确与否,相应也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

4、在情感趣味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练习,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

5、在不同层次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有不同的发展潜能,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这些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因而在认识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和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

1、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形成学生动手操作的条件。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拾等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

2、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在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并非无目和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应该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和实践操作规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结论。

3、根据不同操作类型采取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形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按照操作的不同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自愿参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数学学习主要靠数学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顺利有效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1、注重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中内化。

2、注重观察比较,启发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语言是观察的外部反映。在教学中,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如板书、演示、图形、实物等,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比较、思考,在观察、感知中积极思维。

3、注重诱导启示,激发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4、注重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尽量利用儿童化的语言,清楚、简练、准确地表达,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实现正向迁移效应。

Copyright(c) 2015 泰兴市新市小学 主办
地址: 联系电话: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技术支持:泰兴市星火信息技术中心